找到相关内容523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宗诸法实相论述编

    以“十如是”三转读,乃至“百界千如”等建立三谛圆融的理论,阐扬诸法实相;《摩诃止观》则以一念三千等阐明诸法实相理论及其修证;湛然大师在《文句记》中对“权实四句”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,以明“圆融三谛”这一...各经各宗关于诸法实相的种种异说、异名、异义都是藏通别三教所明。  四、圆教所明的诸法实相:圆融三谛  关于圆教,谛观大师《天台四教仪》上说:  “圆名圆妙、圆满、圆足、圆顿,故名圆教。”[19]  对...

    释慧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560868.html
  •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

    符号转换过程,而是将一种语码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码转换过来,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播、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。综观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,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佛经翻译所表现出来佛教的“圆融”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特点。这两种以圆融与包容为特征的文化,直接影响着佛经翻译的组织形式、翻译的标准、策略、方法与技巧,从而使佛经翻译在不同时期彰显出不同的特点。  一  翻译作为某个译者的个体活动,其动机和影响...

    袁朝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961721.html
  • 止观概述

    止观概述  内容提要 止与观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禅法,智顗以毕生精力宣扬“摩诃止观”,提出了“止观相即”的原则。本文进而揭示“圆融相即”与“互具相即”的两种不同的方式,分别体现在智顗“三谛圆融”与“一念三千”的思想里。这种思想框架,同时也表明了智顗想用般若性空学消化当时初传的唯识学,从而使他的思想达到了时代的顶峰。   关键字 止观相即 圆融相即 互具相即 智顗   在小乘佛教里,止观指两种具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050397.html
  • “中国佛教禅宗文化论坛”高峰研讨会于16日开幕

    平等、圆融的精神,探讨佛教禅文化的内涵,宣示佛教的主张,以求得人心安宁,促进社会和谐,增进人类福祉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0821487030.html
  • 通度寺举行“第二十七代住持芽山顶宇法师晋山典礼”

    祖师的伟业,宣扬宗风,集合大众的共识,作圆融丛林的佛寺。”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晋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805411054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八教?

      赵朴初答:此宗从教理的内容上把佛教分为浅深不同的四个级别,就是藏教、通教、别教、圆教,称为"化法四教"。藏教是声闻小乘教;通教,通前小乘,通后大乘,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;别教是纯大乘教,但分别诸法各别有碍名为别教;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、圆满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。藏、通、别、圆就是以从浅至深为次第的四教。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,将佛的教法分为顿、渐、秘密、不定四种,称为"化仪四教"。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223910841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有人说:“密法兴,佛法就灭。”这样说对吗?

    问:有人说:“密法兴,佛法就灭。”这样说对吗?  徐恒志答:法门无量,总在息妄显真。密法、显法莫非方便。《大日经》说:“菩提为因,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”大约公元七世纪以后,大乘佛教开始密教化。在修法上,以身、口、意三密相应为特点,以“当相即道,即事而真。”性相不二,理事圆融为要领。佛法原是不二之法,你真懂禅、净,就不会轻视密法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22411409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在理论上,虽然说的过去,事实上就有些费讲,还请用浅的说法证明。(顾凤英)

    问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在理论上,虽然说的过去,事实上就有些费讲,还请用浅的说法证明。(顾凤英)   李炳南答:钟与石,皆矿质,无情之物也。岂不闻汉书载‘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’。梵典载‘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’。彼既能圣气感通,应响而首肯,何不能圆智而证道耶?如认为果不能已,试思木雕,泥塑,铜铸,纸绘等体,吾辈日对之膜拜胡为乎’更应知万法唯心,有心无境,空色不二,心境圆融,斯问题则迎刃而解矣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35512814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修净土宗,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?

      李炳南答:‘法门无量誓愿学’是四弘誓愿之一,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,净土宗哪能例外。不过学习时,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。‘本’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,‘末’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。根本都没有弄通,就去学其他的内容,恐怕如邯郸学步,别人的没有学会,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丢了。本行已经明了,却不博学,就会孤陋寡闻,执著一边,不能圆融

    李炳南

    读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15240018961.html
  • 马来西亚将隆重举行慧律法师跨年万缘弘法祈福大会

      2008年12月30日至31日,“慧律法师马来西亚08、09跨年万缘弘法祈福大会”将在武吉加里尔体育馆隆重举行,预计将有100多个佛教团体参加。这项活动宗旨是圆融佛教团体,凝聚佛教徒力量,弘扬正信佛教,祈求世界和平,远离灾难。法会的主题是“万心万缘圆万人愿”,由慧律法师主持。   这是马来西亚佛教界首次举行如此盛大的跨年弘法活动,届时将有请师仪式、万人传灯、万缘许愿卡、万缘吉祥灯等活动。法...

    佚名

    |祈福|弘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0/14334130703.html